第1章 宋家二少爷 嬷嬷无须自责,是听竹命不…… 寒风瑟瑟 ,行人匆匆。 宋家宅子内,丫鬟丶小厮一大早便起来忙碌开。 街上百姓路过,抻着脖子艳羡地瞧了眼偌大的庭院,复又缩紧肩膀,消失在呼啸而过的寒风中。 “爹丶娘,女儿不嫁!那刘家乡野村户,连身好衣裳都置办不起,便是聘礼也才将将凑了十两银子出来,若是传出去叫人知道女儿夫家是这般模样,女儿的幸福是小,爹娘的脸面该往哪儿搁?不知道的还当咱家没落了,竟将唯一的女儿嫁给乡下泥腿子!” 主院传来女子哭啼声,门前扫雪的小厮听见,悄悄竖起耳朵。 屋内,宋夫人携着帕子给女儿揩眼泪,她瞧了眼立在一旁的宋老爷,“这婚事我也不同意,当年我便瞧不上刘家,半点出息没有,如今十来年过去,竟还是那般穷酸相,我可找人打听过了,那刘家为了攀上咱家这层关系,聘金都是同人借的,刘家穷的都快揭不开锅了,蕊儿嫁过去难不成要跟着一起吃糠咽菜?” 宋蕊儿见她爹皱着眉头不言语,用力扯了扯她娘袖子。 宋夫人拍着女儿手背,无声安抚,转而又对自家夫君说:“何况蕊儿说得对,若真将女儿嫁去那等寒酸村户,咱宋家非成为浔阳百姓饭後谈资不可,届时那些等着瞧咱家笑话的同行,只怕会在背後推波助澜,进而影响到铺子生意。” 宋兴安眉头蹙得更紧,“那你说咋办,刘家可是把婚书都带来了,白纸黑字的,我便是有心反悔都不成。” 二十年前,宋兴安还只是个小小挑货郎,途经莲溪镇偶遇山匪,被云溪村刘家老大刘大生救了下来,宋兴安为报恩情,便琢磨着两家结个姻亲。 刘家虽贫寒,日子也还算过得去,但多年过去,宋兴安生意越铺越大,刘家再贴上来,心里头便有些不舒坦了。 他宋家在浔阳府那也是能叫上名号的,刘家那等门槛凭啥跟自家攀亲家?便是城东开粮铺的陈家,他也颇有些瞧不上眼,可这婚书当年签过字按过手印,如何能做得了悔? 宋夫人自然也知晓这档子事,左右思忖一番,开口道:“让竹哥儿去好了,婚书上没写名儿,且竹哥儿也是宋家子女,算不得毁约。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