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荒洲,圣心书院。 正午时分,骄阳似火。金色的光芒自青瓦飞檐倾泻而下,将整个书院正场映照得如同被清水反复冲刷过一般,澄澈明净。 书院朱红大门外,一道细金光线沿着青石地面蜿蜒展开,形成一道清晰的禁喧线。 线外,人声鼎沸,喧嚣如潮,各色衣衫的人群簇拥在一起,嗡嗡的议论声、呼唤声、叮嘱声交织成一片。 然而只要跨过那道细金光线一步,所有的喧哗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瞬间掐断,只余下衣袂掠过的细微声响和鞋底与青石地面轻触的沙沙声。 这一线之隔,犹如天堑,将凡尘喧嚣与书院清静截然分开。 今日,正是圣心书院十年一度的招生大典。 通过层层预选的三百四十二名少年少女,按照编号分作十二队,整齐地站立在广场中央。 他们个个衣衫整洁,髻一丝不苟,然而紧抿的嘴唇、微微汗湿的掌心,以及闪烁不定的眼神,都泄露了内心的紧张与期待。 前方汉白玉高台上,两列执法弟子身着玄色劲装,手持寒光闪闪的长戟,如雕塑般肃立两侧。 主考官与簿录官端坐案后,名册、印泥、沙漏等物一应俱全。 廊下,来自各州的使节与名门家主静立旁观,无人交谈,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场中那些怀揣梦想的少年少女身上。 广场四周,六面锦旗迎风招展,分别绣着“镇体”、“玄法”、“望月”、“御阵”、“丹台”、“天工”字样,代表着圣心书院威震东荒的六大阁,六阁之上,是总管书院一切事务的掌尊。 此刻,五面旗下皆有黑衣执事静立接引,唯独代表剑道巅峰的望月剑阁旗下空无一人。 这异常景象引人遐思,却无人出声询问,仿佛这是某种心照不宣的规矩。 正场中央,一方丈许高的青石榜巍然矗立,其上朱砂规条清晰分明书院十年一开,十二岁以下资质优者可入门,新生仅收镇体、玄法两阁,其余诸术少年不授。 在第十队末尾,立着一名身形瘦薄的少年。 他眉眼清正,肤色微白,虽然衣衫浆洗得白,袖口处却有细密整齐的补线,显出家境贫寒却一丝不苟的品格。 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