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夕暖光 “夫人,歇会儿吧,一会儿手腕又该疼了。”男子的声音温和,带着显而易见的关切。 女子闻言并未停笔,只擡首笑了笑,窗外的天光映亮她沉静的侧脸。“我不累。”她笔下不停,墨迹在纸上游走如溪流,“近来北境各处分堂的学生越来越多,上回寄回京城的手稿,苏大人已帮着校阅完毕,听说已经付印了。我想趁还记得清楚,把这一路的风土人情与些许心得先记下来,也好为下一册书做准备。” 她话音方落,一个约莫六七岁丶穿着杏子红绫袄的小姑娘便从门外跑了进来,像只雀儿似地扑到她膝前,仰起亮晶晶的眼睛:“娘亲,我们下一程要去哪儿呀?马上就是元夕节了,我们会在哪儿过呢?”小姑娘说着,小手轻轻拽了拽母亲的衣袖,满是好奇,“娘亲小时候,是怎麽过元夕的呀?” 女子——沈明薇,笔尖微微一顿。 女儿天真烂漫的问话,像一颗投入静湖的石子,霎时间,漾开了层层叠叠的涟漪。十几年前,那遥远而熟悉的临安城郊,另一个元夕的暖光,仿佛穿透了岁月的烟尘,带着斑斓的花灯色彩与清甜的芝麻糖香气,倏忽间将她包裹。 她怔怔地望着窗外,目光却已飘向了遥远的过去,唇边不自觉地浮起一丝温柔而复杂的笑意。 “元夕啊……”她轻轻地说,声音里带着梦一般的恍惚。 记忆的闸门,由此轰然开啓。 腊月的寒风还没散尽,元夕的暖意已悄然爬上了临安府城郊沈家布庄的屋檐。天刚擦黑,各式花灯就迫不及待地亮了起来,将小小的院落映得通红。 "薇儿,秀儿!慢点儿跑!仔细摔着!"柳氏裹着厚棉袄,站在堂屋门口,笑着朝院里追逐嬉戏的两个小身影喊道。 "知道啦,娘!"身穿崭新红绸袄子的沈明薇回过头,脆生生地应道,脸颊冻得红扑扑的,眼睛亮得像揉了星子。她手里提着一只小小的兔子灯,正和邻家猎户的女儿林秀儿玩闹。 秀儿比明薇大两个月,性格也更泼辣些,穿着一身利落的枣红色棉布裙,手里拿着个小弹弓,正瞄准院角的枯树枝:"薇丫头你看好了,我一定能打中!"...